Search

這次的棉花只是事件爆發點。

先從脈絡開始整理

「澳洲戰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這次的棉花只是事件爆發點。

先從脈絡開始整理

「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」(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,ASPI)在去年三月一號提出了
Uyghurs for sale 這份報告
全文在此:
https://www.aspi.org.au/report/uyghurs-sale

報告中指出 2017 年至 2019 年間,超過 8 萬名維吾爾族人被中國政府以「援疆」的名義以「職業培訓」的方式調離新疆,分派至中國各地的工廠工作。

其中包含27 家工廠採用援疆計劃的維吾爾族工人,這些工廠是 83 個世界知名品牌的供應鏈之一,計有 Polo Ralph Lauren、Zara、Gap、H&M、日立、華為、聯想、Adidas、Nike、Puma 、Apple等,涵蓋技術、服裝和汽車等行業。

這個報告公布後,美國參眾兩院的議員就一起連署推動《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》(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),這個法規認為來自新疆的產品都是血汗勞動來的,所以禁止進口,除非能證明供應鏈中無血汗勞動的現象,才可以輸入美國。

法案通過之前,Apple已經在遊說希望法案不要通過,蘋果供應鏈中的歐菲光就是被點名血汗維吾爾的工廠之一,歐菲光也在今年三月被踢出蘋果供應鏈。

這個法案於2020年9月22日在美國眾議院以406票贊成,3票反對順利通過。

這個法案通過之後,Nike、Coca-Cola等美國大型企業和商業組織就繼續遊說國會,希望能削弱這個已經通過的法案,但成效不大。

法案通過後,良好棉花發展協會(英語:Better Cotton Initiative,BCI)馬上發表抵制新疆棉花及相關產品的提議,而BCI的會員也開始發表支持這個提議的聲明,H&M也馬上發表支持的聲明。

3月24號,中國共青團在官方微博點名H&M:

一边造谣抵制新疆棉花,一边又想在中国赚钱?痴心妄想!”

共青團炒作這種「辱華」事件由來已久,中國網友自然也開始配合這種擴大這種反抗辱華的操作,結果這些大品牌一反常態,出來道歉的很少(已經被中資買走的就道歉了),品牌不道歉,那麼代言的明星就很緊張了,所以這兩天就出現了一堆明星出來跟品牌切割,宣佈終止代言,避免被憤怒的網民掃到。

以往中國官方操縱這種「辱華」事件後,大多數的廠商為了能繼續在中國生產以及中國的消費市場,大多是以認錯道歉為主,中國網民得到了獲勝的滿足,中國人不是洋鬼子能欺負的,廠商失了面子但守住獲利,中國政府官方則獲得帶領人民向前,打擊不平等辱華現象,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了。

但夜路走多了還是會遇到鬼,對廠商而言,要得罪美國還是得罪中國?
你要中國市場?還是世界市場?
這次大多數的廠商選擇很明顯,就讓這次「辱華」的操作變的騎虎難下。

兩邊如果衝突要繼續升高,哪搞起來會更嚴重,新疆又不只有棉,還有許多的農產品,而不只這些農產品會受到影響,包含農產品製成的成品也會受到影響,以棉來講,會嚴重影響下面的成衣業,影響成千上萬個工作機會。

中共官方當然也可以繼續操作其他產品的辱華事件,
但如果品牌不願意像過去一樣配合演一場,而是硬起來的時候,又要怎麼收場呢?

所以問題點根本不在棉花,而是中美之間的角力,但中國操作「辱華」國族主義的操作,卻吃到了閉門羹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